RSS
当前位置 :一起过>电脑网络>

互联网发展40年遭遇瓶颈—开放不起来

40年前,雷·克雷洛克(Len Kleinrock)及其团队在实验室中测试阿帕网时,根本没有想到40年后的互联网会变成什么样,网络视频、社交网站,以及各种应用都没有在他们的思考范围内。

  相反,这些研究人员当初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创建一个能够自由交换信息的开放网络。这种开放性刺激了创新,最终催生出YouTube和Facebook等炙手可热的社交网站。

  今天,互联网仍有巨大创新空间,但孕育它的开放性却遭遇危机。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发展速度的日益提升,人为障碍也在威胁互联网的发展。

  中年危机

  导致人为干预互联网的因素很多,垃圾邮件和黑客攻击让网络运营商架起了防火墙;出于商业竞争考虑,一些企业出台封杀竞争对手的政策,尤其是在手机上网这样的移动设备领域。

  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乔纳森·兹特瑞(Jonathan Zittrain)称:“对于网民而言,通过互联网娱乐、沟通和购物的自由度很大。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长期趋势可能让信息受到控制。”

  1969年9月2日,以克雷洛克为首的约20名研究人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内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即阿帕网。10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坦福研究所实现首次网络连接。

  1974年,温顿·瑟夫(Vint Cerf)与鲍勃·卡恩(Bob Kahn)开发了TCP通讯协议,后演变为TCP/IP,1983年1月1日成为国际标准。1983年,域名系统(DNS)被提上日程。一年后,.com、.gov和.edu域名被启用。

  但此时,国际互联网还并不是家喻户晓,直至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万维网(WWW),才使得互联网被人们所熟知。

  早期的模糊状态促进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当时,互联网并未遭政府干预和商业利益的影响。资助互联网早期开发的美国政府将其视为一个军事项目,因此大部分时候任其自由发展。

  互联网的这种开放性催生出许多应用,如网上支付、网络视频和当前其他一些主流应用。克雷洛克曾表示:“开放性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时间:2009-08-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