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10个警示信号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YIqiG.Cn)。
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
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
骨质疏松不要胡乱吃钙片
药物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近十多年以来,多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纷纷问世。特别是第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能部分逆转已丢失的骨量,改善患者的症状。当然,具体该选择哪种药物,应该请医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在不同情况下,人体对于钙剂的吸收率也有很大差异。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的现象,这会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产生减少,间接地影响钙剂的吸收,所以老年人除了补钙之外还需要口服补充一点维生素D。此外,多晒太阳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中老年人应养成多晒太阳的习惯。中国的日光紫外线强度并不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强烈,所以不必担心多晒太阳会引起皮肤癌。
除了补钙、补维生素D以及药物治疗外,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从骨骼健康而言,负重锻炼有助预防骨量的丢失。然而,要求老年人练举重并不现实。对老年人而言,更恰当的锻炼方法是步行和跑步,但运动量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比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就不适合进行大量的运动,否则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患有慢性肺、肝、肾疾病的人应该向专科医师咨询到底能耐受多大的运动量。
骨密度测试是一项无创检测,可以有效且快捷地测量出髋部和脊柱的骨密度,是最重要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的指示之一。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每年去正规医院接受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如果检查结果确诊为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治疗,而不是随意买钙片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