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会引发耳聋的药物

药物性耳聋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减少药源性耳聋的发生,药评中心收集了可引起耳聋的临床常用药,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注意,减少伤害。

一、髓袢利尿药

髓袢利尿药主要包括呋噻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耳毒性作用是此类药物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依他尼酸为最大,呋噻米次之,布美他尼最小。因为依他尼酸有较强的耳源性毒性,目前临床上已较少用。

髓袢利尿药的耳毒性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耳聋、眩晕以及内耳肿胀感。该类药物的耳毒性与给药剂量有关,静脉快速推注时可即刻出现。髓袢利尿药的耳毒性,通常是可逆的,但长期大量静脉给药、注射过快时,或可引起永久性耳聋;髓袢利尿药口服给药时,极少发生耳毒性。

髓袢利尿药,在肾功能不全或与氨基糖苷抗菌药物合用时,很容易发生耳毒性,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聋。一是因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与内耳毛细胞膜接触,增加了内耳毛细胞的通透性,而髓袢利尿剂以较高的浓度进入到细胞内,引起了毛细胞的损伤。二是因为,髓袢利尿剂可选择性暂时性破坏蜗管外壁的血-迷路屏障,使耳毒性药物迅速在内耳液中达到有效的破坏浓度。一次性联合应用髓袢利尿剂和其他耳毒性药物,就可以造成全耳蜗毛细胞的破坏和永久性听力丧失。

二、耳聋性抗菌药物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内耳外淋巴液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670倍,且消除缓慢。该类药物主要影响内耳的听觉和前庭系统,早期可以损害前庭或者耳蜗,到晚期常常两个部位都受到损害而引起严重的神经性耳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耳毒性的发生率各异,卡那霉素约10%,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约1%~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耳损害是不可逆的,耳聋每呈持久性,特别是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使用应特别注意。

滥用和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是致聋的重要原因,其次与个体敏感性关系较大,即具有家族遗传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致聋的分子基础是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存在这一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导致临床上常见的“一针致聋”现象。

近年来发现,线粒体DNA突变的遗传方式为母系遗传,若有母系家族药物耳聋史者应禁用此类抗生素,以预防子代发生耳聋。

2.糖肽类抗生素

糖肽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这类药物可引起耳鸣、耳部饱胀感、听力减退甚至缺失、听神经损害等。

糖肽类抗菌药物的耳毒性与血药浓度有关,在大剂量、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药、水杨酸盐、顺铂等药物合用,耳毒性增强。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可引起可逆的双侧听力损害,通常伴有耳鸣。其耳毒性和血药浓度有关,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听力损害。

据报道,使用红霉素后可能会发生一过性耳聋,停药或减量后约1~2周可恢复。阿奇霉素的耳毒性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4~8天,停药24h至3天开始恢复,多数可恢复正常,只有少数患者发生永久性的损害。

4.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研究表明,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耳毒性的剂量依赖性非常明显。

与利尿药合用时,能明显增加四环素的耳毒性。

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口服或静脉给药均有耳毒性的报道,经耳给药后偶有中耳疼痛及瘙痒感,停药后症状多缓解或消失。

据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通讯报道,加拿大卫生部卫生部门已经接收可能与应用环丙沙星有关的耳聋和听力下降的报告。4个病例都是在接受环丙沙星治疗的1周内出现上述反应,结果,3例患者恢复,1例发展为部分永久性耳聋。

6.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已有资料表明氨苄西林、氯唑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具有耳鸣或听力减退的不良反应,尤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较高剂量用药时,症状通常停药后可缓解。

动物实验显示:头孢唑啉耳毒性作用可能与用药剂量、体内铁缺乏有关。在临床用药中也发现,一些患铁缺乏症的婴幼儿或儿童在大剂量应用头孢唑啉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7.其他抗菌药物

氯霉素全身应用具有耳毒性作用,局部滴耳可引起听力下降。多粘菌素可引起前庭反应,有时可有耳鸣,但一般无听觉损害,停药后多可缓解。另外,消毒防腐剂酒精、新洁尔灭、醋酸洗必泰、聚烯吡酮碘等也有耳毒性报道。

三、解热抗炎镇痛药

1.水杨酸盐

水杨酸盐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赖氨匹林等。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以水杨酸钠耳毒反应最明显,损害部位为耳蜗底,故初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丧失,并可引起耳鸣、眩晕、平衡失调。水杨酸所致耳毒性与血药浓度有关,通常不严重,及时停药多数在24~72h可完全恢复,仅少数病人恢复迟缓或不完全。

2.萘普生、炎痛喜康

临床上有萘普生、炎痛喜康偶尔引起耳鸣、耳聋的报道,多数停药后恢复正常,但极少数患者停药后听力也不见改善,据报道发病率约4%左右。

四、心血管系统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阿普洛尔、美托洛尔等,除治疗心律失常外,对其他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但据临床报道,各种β-受体阻滞剂均可引发耳鸣、耳聋,应引起重视。

硝酸甘油静滴引起的可逆性耳聋作用机制可能与硝酸甘油致鼓膜及中耳音导结构的小血管急性扩张、充血而影响其听觉功能有关,应调整剂量并减慢滴速。

五、抗疟药

抗疟药奎宁、氯喹和乙酰嘧啶等都有耳毒性,但临床特点不同(yiQIg.cN)。

奎宁口服后可在短期内出现听觉症状,最初为耳鸣,听力丧失主要发生低频区,短期停药多数病人可恢复。氯喹可浓集于富含黑色素的血管纹理胞并致内淋巴成分异常而引起毛细管损害。

抗疟药长期大量应用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奎宁和氯喹皆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耳聋,妊娠早期危害更著,孕妇禁用。

六、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等药物可直接经圆窗膜透入内耳而产生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a+通道、递质释放以及膜表面的电荷改变有关。

多种麻醉方法可以产生听力损害。脊麻或腰椎穿刺,由于脑脊液压力改变,传递到内耳耳蜗,引起听力损害;全身麻醉可以改变中耳压力,对内耳的血供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听力;体外循环产生的微血栓阻塞耳蜗动脉也是听力损害的重要原因。

七、抗肿瘤药

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氮芥等可引发听力障碍,出现高频听力丧失,这些药物引起的耳聋都是不可逆的,且与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有关。

顺铂的耳毒性主要累及高频音区,但在任一单频率区听力损失多不超过25分贝。卡铂对耳蜗和前庭都有损害。博来霉素全身或局部大剂量应用都有耳毒性。长春新碱可致感觉神经性耳聋。氮芥亦为一耳毒药物,可损害耳蜗螺旋器毛细胞致感觉神经性耳聋,特别是局部灌注给药时耳毒性常见。

[时间:2017-06-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