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调查:职位高低不再影响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离退休老干部的特点,自编《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宁夏地区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进行定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运用心理科学方法手段,深入了解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增进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帮助老干部们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疾患,为更好地开展民族地区老干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宁夏地区老干部局在宁夏地区共发放800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792份,回收率为99%。本期《千人问卷》摘编了该报告的部分观点。

    调查数据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工作性质的离退休老干部在心理健康总分或者在各因子上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学历、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经济地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睡眠状况、不同生活满意度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总分或者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男性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女性

    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积极情感、人际和谐、认知能力、角色适应、自我评价和情绪稳定各因子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离退休老干部和女性离退休老干部在人际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社会角色的需要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在退休后大多数在家中照料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或是帮忙照顾第三代;而男性很可能继续在外工作,或者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相对来说社会交往的圈子比女性更宽广一些,从而人际适应的平均得分要高于女性。

    66至70岁的退休干部人际更和谐

    从55岁—65岁、66岁—70岁与70岁以上的离退休干部三个年龄段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66岁—70岁退休干部在人际和谐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另外两组的得分,而55岁—65岁退休干部在这一因子上的得分最低。在这一因子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人际关系越和谐。

    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归于退休时间的长短、角色转变、社会适应几方面的综合作用。退休时间越短,情绪和心理机能失调的程度越大。

    首先,就66岁—70岁退休干部这一群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说随着退休时间增加,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这是由于随着退休时间的增长,退休干部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心态已逐渐调整、生活的兴趣和方式出现新的改变,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完成了角色转换,少了由于刚退休不久的不适感、失落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人际冲突,心理健康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

    其次,对于55岁—65岁退休干部来说,不少干部还是刚退休不久,一方面,脱离了原来的单位,失去了本来所固有的人际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可是退休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从一个领导者转变为赋闲养老的老年人,从有规律的在职生活转变为闲散的居家生活,一些退休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清闲”,从而产生了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造成自身的心理冲突以及与他人产生人际冲突,甚至导致老年性忧郁症和其他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新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建立。综合以上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在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人际关系的得分要低于其他两组的得分。

    低学历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

    在心理健康总分以及积极情感、人际和谐、人际适应、角色适应和情绪稳定各因子上,初中、高中学历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得分都要高于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退休干部的得分。

    学历高低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对自己的要求不同,一方面,不少高学历的退休干部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然而,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干部,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有的机体衰老,比如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能力衰退明显;有的身患多种疾病,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干部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并为此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另一方面,当对自己以往生活进行总结时,高学历的退休干部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因而使得部分老干部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产生失落、不满等消极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

    之前的职位高低不再影响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

    不同行政级别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总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离退休后,之前的职位高低不再影响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

    不同行政级别的离退休老干部在积极情感、人际和谐、认知能力、角色适应、自我评价和情绪稳定各因子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政级别的离退休老干部在人际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般干部在这一因子的得分与处级干部在这一因子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处级干部和厅级干部在这一因子的得分都低于一般干部。说明一般干部在退休后更容易与普通群众交往,没什么面子和架子问题,而离退休前有一定职位的干部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从而表现出退休后的交往能力要低于一般干部。

    中等收入的离退休老干部心态最平和

    数据分析显示,收入在1500元—2000元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在积极情绪、人际和谐、角色适应、自我评价及情绪稳定等各因子的得分也平均偏高。离退休后收入在1500元—2000元的基本属于中等收入,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地,相对心态比较平和。

    对于收入在2000元之上的离退休老干部群体,虽然收入增加了,心理健康水平却较低,这与他们长期以来生活压力较大、欲望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用“优越感与压力并存”来描述。这一部分退休干部相比于社会大多数人来说,在离退休前他们有着较高的收入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会引起不少人的羡慕,这使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感。但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他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这是他们不安全感的来源之一,也是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即使是在离退休之后,这种思维方式、应对方式也很难完全消退,还要继续维护这种“优越感”,从而给自己制造了一种紧张感,惟恐比“一般”的干部或老人过得差,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退休后的生活。因此,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退休干部,对于他们在积极情感、应对方式以及情绪稳定上的得分最低,而在自我评价这一因子的得分却是最高。

    对生活感到满意的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不同生活总体满意度的退休干部之间的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在积极情感、人际和谐、人际适应、角色适应、自我评价和情绪稳定各个因子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对生活感到满意的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的退休干部,而且在各因子的得分也普遍偏高。

    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生活阶段理论,退休干部此时基本都处于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晚年期。在这一阶段,离退休老干部还有一种危机要克服。对过去生活的总结,对以往岁月和经历的回顾,给自己的人生经历做一个“阶段总结”,以及面对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使他们要么达到一种自我整合,以更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挫折;要么产生失望感。对以往生活基本感到满意的老干部,将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而对生活总体不满意的群体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会体验到懊悔感,后悔生活没有处理得很好,后悔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他们无法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而自责,他们认识到现在的时间是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选择和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基本过去了,他们希望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生活一遍。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到了老年对自己和生活感到的失望更悲哀,也没有什么事情比一个充满完善感的老年人更令人满足。

    因此,对生活感到满意的老干部能体验到自足感、满意感、自信等一系列的正常情感,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和生活,总的生活氛围是愉快和满足的。而在对以往生活进行总结感到不满意的退休干部体验到的是失落感、无奈感、悲观等消极情感,对周围的人或事以及今后的生活产生抱怨和不满。心理状态是消极的,自然也会影响到与周围人交往的方式、态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和谐、自我评价等。

    增进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离退休老干部中绝大多数曾经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阅历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工作有成就,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易产生自卑感和无用感。因此,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避免由于角色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身体状况的改变而带来的消极情绪。首先应当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乐天知命,知足常乐。

    离退休老干部要顺利地完成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转变,要主动适应角色转变,调整角色行为。

    离退休后,老干部由于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的逐渐降低,与原来工作单位的联系减少,加之子女都独立成人,大多数时间不在身边,再加上离退休老干部在退休前后人际关系变化比较大,不免有人走茶凉之感,人际交往范围骤然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成为影响离退休老干部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老干部应正确认识退休后人际交往变化的客观存在,并努力逐渐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增加与周围同行的交往以及不同年龄层的交往,多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仍可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与时代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不要自我疏远,量力而行,尽可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

    此外,还要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调整,保证良好的情绪状态;发挥家庭调适作用;科学用脑,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积极行动,丰富心理环境,创建良好的心理;活跃社会敬老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战胜各种挫折和困扰,维护自身的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随时转移不良情绪,使身心健康调节到最佳状态。

[时间:2010-12-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