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恋是生活模式的动力定型。一方是另一方生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缺乏生活模式便被打破,动力定型便失却平衡,如同方亭的一根柱子折断了,整个建筑物势必倾斜,迟早得倒塌一样。为此,晚年丧偶,存活的一方(尤为男方)寿命将大减。
因此,为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晚年幸福,对他(她)们不幸丧偶要求再婚的心理,社会(特别是亲属)应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帮助,任何拘泥于世俗的非议都是错误的。
再婚老夫妻相处,容易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良性的亲昵、亲近,勾起与前夫(妻)类似情境的回忆,泛起怀念之情。这时,善于驾驭记忆心理者,会把怀念之情深深地埋进心灵深处,把疼爱前夫(妻)的经验迁移、投射至现在的对方,珍惜现实,对对方倍加亲爱。如果不善于驾驭,任凭怀念之情泛滥,忧愁悲伤,甚至找出前夫(妻)的照片端详、挂起来,写篇悼文。这就容易打破现时的亲密气氛,勾起对方的追前嫉妒。当然,对方的反应,亦有一个善于和不善于的问题。善于者,表现宽宏大度,冷静、尊重对方,甚至与对方一起怀念,从而深化彼此的感情;不善于者,则抱怨、悔恨,由委屈感而发出禁令或威胁,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淡化彼此的感情。
另一种是劣性的冲突与纠纷,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前婚的酷似境遇或相反境遇,结果成了恶性刺激。境遇相似,产生悔与恨,重演抱怨消极情绪:"我瞎了眼,又找了这么个狠心人。"破罐破摔,故技重演,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果境遇相反,则哀怨呻吟,陡然升起怀念旧情绪:"我真倒霉,好的走了,却来个恶的。"今不如昔,黯然无辉。
前婚冲突、纠纷,今婚又冲突、纠纷,这不奇怪。夫妻生活往往要经历这么一个冲突与纠纷之后,才调适而进入和谐、深挚。所以,当冲突与纠纷来临时,悔恨与抱怨一无用处,要冷静。多反省自己,找出问题所在,老马识途,将前婚的过错行为引为教训,变得随和、温柔起来,这样就可避免再交失调。前婚和谐相亲,今婚冲突、纠纷,这也不奇怪。人嘛,总有个性,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素质、经历与思想,都有其交往处世的模式,具备一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方某些方面不如前夫(妻),另些方面则将超过,不会全不如,也不会全超,这是事实。所以,当纠纷与冲突发生时,应冷静分析,不能消极地以对方的弱点去与前夫(妻)的优点相比,应积极地品评对方,细心地进行婚后的调适,抵挡彼此关系中偶尔出现的劣性对照心理。
在老年人婚姻生活中,还有一个被人曲解或忽视而实际上关系着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活乐趣的大问题,即性生活问题。众所周知,性乃人的本能。这一本能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平衡过程中,对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一样,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生理角度看,老年人的性腺功能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但是老年人在一定生理条件下仍有性生活的要求。适度的性生活的刺激,能使大脑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使机体的适应性增强,生理功能保持相对平衡,有益身心健康。因为性腺的分泌不仅对性功能起作用,而且还对造血、脂肪代谢,以及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也都起着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