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一起过>生活知识>

“摸秋、咬秋”立秋为啥要吃西瓜?

“摸秋、咬秋”立秋为啥要吃西瓜?

我不怎么喜欢吃西瓜,盛夏酷暑,每逢家人切开一个大西瓜,分给我吃时,最多象征性地吃两小块。但是到了立秋这一天,老妈就要多逼我吃几块。我曾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多吃?她说是立秋的原因。今天又是立秋,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家人一起吃了一个大西瓜。

我上网搜集为何立秋吃西瓜?没想到还有典故呢。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典故——

据《二般秋雨斋随笔》中记载,西域妇女择立秋之夜到田间去摸瓜,称之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状像孕妇的大肚皮,瓜内有子象征有儿子有关。在我国习俗中,“瓜”总与繁育后代有密切关系。据讲,“摸秋”若能摸到成熟较好的瓜,则预示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妇女能多生儿子。为了能确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选好了瓜放在确认的位置,入夜后让女人们去“摸”,这时的“摸秋”俨然是占卜活动。随着西瓜的种植扩大,城里人也开始以立秋吃西瓜为岁时习俗。

还有一种来历,比较可信一点,科学一点:西瓜虽从宋代传入中原,但种植并不普遍,所以那时并没有产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但在西域,西瓜原产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风俗。因西域地处中国的西北,纬度较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活动。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而此时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江南一带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立秋吃西瓜叫“咬秋”。陈勤建主编的《中国风俗小辞典》是这样解释的,该习俗主要流传于上海一带,“每年农历立秋这一天,农家要向亲友邻居相互馈赠西瓜。平日吃的都是自种的瓜,这天须吃送来的瓜,除调换口味外,主要是通过互相品尝,发现良种,交流引进栽种技术。”这一解释,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形成该习俗的最初原因。立秋之后,天气转凉,西瓜开始停产,故瓜农要通过品尝他家西瓜以为来年的种植选择优良的品种,我姑且把这一解释称为“改进品种”说。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上海只能是该习俗的流行地,而绝非始源地。因为开埠前的上海是个渔村,开埠后成为工商业城市,该地并无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也不是西瓜的盛产地。考虑到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其人口主要由本地人、苏州人、宁波人、苏北人构成,故笔者大胆猜测,上海的这一习俗应该是从宁波一带通过上海的宁波人传去的。因为宁波至今为止还是长三角一带西瓜的盛产地,拥有慈溪、洞桥等著名产地,而宁波人习惯上在立秋这天吃西瓜。

一起过

综合各种资料,我大胆猜测,提出另外两个说法:

第一,“快吃不到了”说。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这个时候西瓜停止生长,瓜农为防止剩下的西瓜烂在瓜田里,趁此时“一网打尽”,然后在市场兜售。小贩趁机做口碑宣传,这时候每户人家若还想再吃到点“盛夏的果实”,必须去多买几个来在家贮藏,由此形成了该习俗。

第二,“不宜吃了”说。

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西瓜性寒,适合暑期食用,到了天气转凉之际就要少吃甚至不吃。所以,立秋最后饱餐一顿西瓜,留住夏天的记忆,这一习俗还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故上文所说的反季节的那些东西,笔者认为还是少吃为妙。万物生长皆有其规律,人为对其进行干涉,破坏的不仅是万物本身,还包括我们人类。www.yiqig.cn

[时间:2017-08-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