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之三:因材施教 数数启蒙
蔡笑晚为每个孩子都建有一本“档案”,里面记载着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他还坚持与孩子通信,通过这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不同点,然后研究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
早期教育是“蔡氏家族”的精髓。蔡笑晚的早期教育很有特点,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从识字开始,而是从数学开始。他在孩子3岁以前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上划一下,嘴里念“1”,或是拍着他的小手有节奏的数数。
蔡笑晚发现孩子的“最佳教育时间”是在两岁半后,他这时候就给自己的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训练,不久他惊奇的发现,孩子也具备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学得越多。“一般的家长只从1教到10,但我一直教他们数到千位数,让他们对大数字也很熟悉。等到他们会写的时候再教加减乘除法,因为有了大数字的基础,多位数的运算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级学生最多就是进行两位数的运算,但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会算四位数的加法了!”
“秘笈”之四:因势利导 营造氛围
老四蔡天润读中学时正流行无暇电影和小说,原本成绩优秀的蔡天润队读书突然没了兴趣,一心想去练武术。1986年9月的一个清晨,蔡天润郑重其事地向父母道别,独自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学武。“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教育出问题了。”蔡笑晚说,他让个性倔强的老四当场写下保证书:今生绝不后悔。
“没想到老四去了后就想马上回来,我没有同意。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将来还会遇到问题。既然去了就必须坚持。” 离家一年以后,老四又回到了高三课堂,后来考取了重点大学。
蔡笑晚在墙壁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空儿就给孩子们讲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每天清晨,他在楼上拉起二胡,孩子们就开始陆陆续续起床。接着他又打开广播,调到播放英语和日语节目的频道。
孩子们每天听,渐渐对外语产生了兴趣。等到夜幕降临后,全家人围坐在灯下,蔡笑晚看专业书,孩子们读课本,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小女儿4岁就告诉爸爸要当中国的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