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的深入,败血症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包括内源性感染因子(如肠道菌丛)启动以后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一般主要是指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并持续繁殖,通过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细菌结果的一种病理过程,在具有细菌-免疫学诊断方面的证据,而并未获得阳性血培养结果时也可做出诊断,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病因
1、病原菌
不同地区病原菌有所不同,我国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和厌氧菌、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
2、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易受感染的部位。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
3、自身因素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相对容易获得感染,随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1、早期败血症的治疗
可直接给新生儿的血中补充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并且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或者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若是宝宝出现烦躁、惊厥的症状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YIqiG.Cn)。
2、重症败血症婴儿的治疗
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可以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可以增强宝宝机体的抵抗力。交换输血主张用新鲜全血,换血量为160ml/kg,但要注意换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移植性的抗宿主反应等。对于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可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症
1、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
2、肺炎或肺脓肿 其次易发生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3、迁移性病灶 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4、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感染扩散的严重结果往往为M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