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我们家的“第二课堂”

  “冬冬同学,请你把脸转过来,不要总是东张西望,老师正在给你讲古诗《山行》呢!”

  我赶忙转过脸去,一边将两手背到身后,一脸专注地看着“老师”。

  “老师”很严肃地瞥了我一眼,又清了清嗓子,高声朗读起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冬冬,该你读了。”

  我站起身来,学着女儿的样子,使劲清了清嗓子,放声读了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

  “停!”还没等我读完下句,“老师”上前喊住了我。“冬冬同学,书上明明写的是Xié,你怎么偏偏要读成Xiá呢?”

  “老师”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仰起脸来,茫然地看着我。

  我俯下身来,伸手将“老师”抱到了座位上,告诉她说:“女儿,刚才你给爸爸讲的这一课,很好啊!当然,因为是第一次讲《山行》,有的地方还不是很明白,是吧?”

  女儿默默点了点头,眼里依然充满疑惑。

  我拿起《唐诗三百首》,开始给女儿讲解起来:“杜牧写的这首诗,仔细品味时,眼前会出现这样一幅风景画:秋天,远处的高山上山路崎岖,不断涌动着的白云之间,可以隐约地看到人家。美景惹得人们干脆把车子停下来欣赏,仔细一看,眼前被秋霜打过的枫叶,竟然比春天盛开的鲜花还要鲜艳啊!”

  我停顿了一下,轻声唤道:“女儿,现在就跟爸爸一起闭上眼睛,想想这样的图画出现在自己眼前,该是多么的迷人啊!”

  小家伙眯起了双眼,口中喃喃地默读着诗句,很是陶醉的样子。突然,女儿猛地睁开双眼,将小脸蛋凑到我的面前,压低声音问道:“不对!老爸,绕了一个弯子,到现在你还没跟我说清楚那个字为什么要读Xiá呢?”

  我哈哈大笑起来,身为家长,当面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时,有必要及时予以解答,即便遇到了自己并不熟知的问题,也该尽快讨教个准确的答案,尽可能精准地反馈给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视野才会益发地开阔,心境才会益发地透明,所学得的知识才会益发地充实!

  思考了片刻,我随即给女儿解释说道:“杜牧是唐朝的诗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古人。读古人的诗,当然要尊重诗中的韵味。你以前读过的古诗,还有这首《山行》,其实都是讲求押韵的。什么是押韵呢?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字摆在同一位置上。你看,押韵的位置总是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我再次把《山行》摆到了女儿面前。“《山行》这首诗的韵脚是i,第一句,第二句,还有第四句,都是韵句,这样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讲求归音押韵了,特别是第二句的斜,要读成Xiá才算合适。”

  “哦!爸爸,我明白了!”女儿和我对视一笑,很快领悟到了古诗押韵的精华。

  其实,开展“家庭第二课堂”已经坚持几年了,有时是女儿担任老师,便于我检验她的知识水平,锻炼表达能力;有时是我担任老师,为女儿传道授业,解答疑问。在教与学之间,由于一份亲情、血脉的关联,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亲和、融洽、欢快乃至开放的气氛。几年下来,女儿所掌握的知识层面和扎实程度,已明显高于身边同龄的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问题心理也已逐渐形成,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增强。嘿,这难道不正是一个亲子教育的好方法吗?

[时间:2011-02-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