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让宝宝爱上兴趣班

  有关1-3岁宝宝早教班的作用,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宝宝去认识自己和接触新事物,在自然的环境中帮助宝宝培养起一系列的兴趣和习惯,并鼓励宝宝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起互动。由于3岁之前的宝宝不以知识性导向的学习为主,一切技能性的学习起码可以等到至少3岁之后,因此,我更喜欢把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活动通称为“兴趣班”。

  兴趣班很有必要在宝宝满1岁之后,对周围的事物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1岁后宝宝白天睡觉的时间开始减少,这样就有大段空余的时间,正是宝宝认识新鲜事物的好时光。因此,妈妈的作用就是帮助宝宝安排时间、管理时间。

  对1-3岁的宝宝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鼓励肢体锻炼,促进四肢平衡,同时能够刺激手眼耳协调的活动课程,许多课程鼓励父母参加,所以也可以称为“亲子班”。

  当宝宝慢慢长大,过渡到3岁之后,宝宝白天的睡眠规律更为固定,时间也相应减短,白天有了更长的空闲时间,此时可以让他参加一些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兴趣班(也叫“早教班”)但是要注意,仍应该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下身心并进地健康成长。

  第一招:兴趣班,以宝宝的兴趣为主既然是兴趣班,一切都应该从宝宝的兴趣出发。那么,究竟如何为宝宝挑选兴趣班呢?

  首先,可以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多跟宝宝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在亲子互动中耐心寻找。

  如果暂时实在看不出宝宝有什么特别兴趣,妈妈则可以创造环境去引发宝宝的兴趣。当然,妈妈要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积极地去进行多方面地尝试,为孩子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出潜在的兴趣。

  记得半年多前,我发现3岁的小儿子响响喜欢唱歌,但带他去观看少年合唱队的课程,他又怕羞不愿加入。于是我带着他随意地参加了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在一个小朋友打鼓的兴趣班里,他一下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我就问他:“响响,你想跟那些小朋友一起打鼓吗?”儿子清脆地回答:“想!”于是第二天我就带他再去上了一次45分钟的体验课。在课上他非常雀跃,下课后还不断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去上课。

  第二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说宝宝的兴趣是种子,那么父母的角色就是为宝宝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壤。让宝宝的兴趣可以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就大多数年龄稍长的宝宝来说,参加早教班多半都有个特点,就是父母俗称的“3分钟热度”。宝宝在刚去上课的第一、第二次都是情绪高涨,第三次就哭丧个脸回来宣布:我再也不去那个早教班了!

  这时,父母要特别冷静,切忌打骂,责备,甚至说出诸如“我为你付了这么多钱,你怎么可以浪费”之类的话,否则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很可能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的感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冷处理,父母先细心观察,对状况做出分析,到底这个早教班真的不是宝宝的兴趣所在,还是中间某个环节出了小问题,让宝宝不愿意继续这个“兴趣”。

  我的大儿子学了4-5年钢琴,之后对钢琴的兴趣渐渐淡了下来。我问他是否愿意停止钢琴练习,他又不同意。因此,我分析可能这几年都是老师一对一的学习模式,对一个孩子来说,时间久了,难免生厌。于是,我想帮他换一种学习方式和环境。我去了他学校找乐队老师商量,老师觉得既然孩子有钢琴的底子,那就可以让他参加乐队打鼓。在乐队排练的第一天,儿子很开心,可是第二次回来后就大哭,表示再也不愿意去了。我跟他聊了两次,他都没跟我具体说明原因。于是我就给他的老师写邮件,老师说孩子表现很好,很努力,只是不熟悉乐队的排练方式。回家后我向他转达了老师的夸奖,也告诉他乐队队员都很喜欢与他合作,于是他放开心怀,对我解释说可能因为他是个打击乐新手,在讲究合作的乐队中没有自信,怕拖累了别人,也对整个乐队不负责任。找到了原因后,我就和他的钢琴老师协商,让他每次上课时练半小时钢琴,另外半小时用来补打击乐的内容。2个星期后,再从乐队回来时,就见儿子又眉开眼笑了。

  因此,当父母为宝宝选择好了合适的早教班后,千万不要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父母此时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护航者,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可以快乐地学习下去。

 

[时间:2011-04-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