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仝老师送了我一小盒她亲手制作的胡萝卜丝,用辛香料调味之后,味道相当别致。既有胡萝卜的风味,也有浓郁的香味,两者相得益彰。
老公吃着这美味的胡萝卜丝,突然问了一句话:这胡萝卜丝是炒的还是凉拌的?没看到其中有油啊?如果是凉拌的,它的胡萝卜素能吸收吗?
这还真是个不好一下子回答的问题。理论上,胡萝卜素是需要油脂帮助吸收的。但是问题是,要多少油才够呢?需要菜盘子里面汪着油吗?现在都提倡炒菜少放油,那么会不会影响到胡萝卜素的吸收呢?还有,如果只用油拌不用加热,效果会一样吗?
这种问题的答案,可不是某个权威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回答的。科学的事情,最好是用研究数据来说话。于是我赶紧去查资料,发现了分别于2007年和2004年发表的两篇研究胡萝卜素吸收问题的文献。
第一篇文献报道了一项在菲律宾儿童当中进行的研究。这些孩子分成3个组,给他们在一餐中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煮熟蔬菜,但是其中油脂的数量很少,只有每餐2,5和10克脂肪。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没油水”的饭菜啊。要知道现在北京居民的每日平均用油量是83克之多呢,炒一个菜就用30克油的家庭比比皆是。不过,孩子们在饭后也会吃些含有脂肪的零食,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分别是21克,29克和45克,相当于一日能量摄入的12%,17%和24%。这个比例,相比于我们的都市居民,还是显得太低,因为我们已经普遍超过了30%。
同时,研究者检测孩子们血液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哪个组,血液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含量都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幅度并无明显差异。
另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给受试者吃蔬菜沙拉,一组用含28克脂肪的沙拉酱来拌,另一组用含有6克脂肪的沙拉酱来拌。
结果发现,吃28克脂肪沙拉酱那一组的血液当中,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都比另一组明显地高。也就是说,增加脂肪的数量有利于增加胡萝卜素的吸收量。
请注意,菲律宾的研究当中,所吃的蔬菜是煮熟的菜;而美国研究当中,所用的是生的蔬菜。研究者们表示,这很可能就是实验结果差异的关键所在。
因为煮、炒等热处理会破坏细胞的结构,使胡萝卜素更容易从细胞中的叶绿体、有色体等细胞器中释放出来。还有此前一些文献也报道,如果蔬菜能够煮熟,或者直接用纯的胡萝卜素加入到食品当中,那么只需要3-5克脂肪就可以达到有效促进吸收的效果。
总之,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得到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吸收食物中的胡萝卜素,一点油都没有是不行的。
2要把胡萝卜素及其他类胡萝卜素物质进入小肠的脂肪微球当中,从而被人体有效吸收,首先把它们必须从植物性原料的细胞中释放出来,适当的加热处理是必要的。
所以,用加热的方法来烹调蔬菜,令细胞壁变软,释放内容物,或许比多放油更为重要。
3如果把蔬菜烹软,让胡萝卜素能有效释放,那么要吸收胡萝卜素,并不一定需要同时大量摄入油脂。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菠菜焯熟,然后加一点香油来凉拌,一样可以很好地吸收其中的胡萝卜素,并不需要放很多油来炒。
4此后一段时间内摄入其他含油脂的零食等,也会促进食物中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发现,停留在肠道中的胡萝卜素可以等到肠腔内新的脂肪到来,然后与脂肪一起形成乳化微球,从而被吸收。
5如果蔬菜没有被烹调变软,用生吃方式,只靠牙齿来咀嚼,那么吸收胡萝卜素就需要更多的脂肪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