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原名“莎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莎草香附子”,并云:“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黑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暴干货之”.《植物名实图考》有香附的播图。现今所用香附及其加工习惯与历代本草所载相符。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效果
香附的功效: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
香附,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
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
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
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王好古称之为“妇人之仙药”。
《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医学启源》:快气。
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汤液本草》:治崩漏。
《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yiQIg.cn)。
药理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香附子(购自南京,据说产于广东)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与当归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较弱。
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2、镇痛作用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3、抗菌作用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香附禁忌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不可独用、多用、久用,否则会耗气伤血。
忌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