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传统食谱能预防大肠癌
据调查显示,世界上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而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增速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了4%。每年新发大肠癌的病例已约有13万之多,而且其中不乏大量的年轻患者,这的确给我们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这里,我们就将把目光聚焦在“大肠癌”上,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奉献给大家一道攻癌大餐。来自各国的研究结果都证实,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诱因。而事实上,像多年溃疡性结肠炎不愈;家族中有多人患大肠癌或息肉病;胆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做过放射治疗;慢性血吸虫感染等也是造成大肠癌高发的重要原因。吃得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近年来,大肠癌之所以有高发的趋势,很多专家都认为,这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有莫大关联。现在用餐时,粗粮、蔬菜乏人问津,面对大鱼大肉却频频下筷;而蜗居在高楼大厦中的白领,让运动健身也变成了一种额外的高级消遣。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为大肠癌的高发提供了一片滋润的土壤。美国农业部对近年大肠癌高发的现象也非常关注。它提出,要想预防大肠癌,首先得拥有一份“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这座“金字塔”的塔底由各种谷物、面食、米饭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才是高脂食物。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亚洲,特别是我国传统的日常食谱。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吃饭时,胆囊收缩会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致癌物质“二级胆酸”,停留在粪便中。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黏膜接触,增加了不断刺激肠黏膜的机会,从而诱发大肠癌。同时,粪便中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分解的有毒物,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内,对人体也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对预防大肠癌意义也很大。长期腹泻、腹痛也是不利因素人们通常把长期腹泻、腹痛统称为慢性结肠炎。作为其中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和大肠癌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粪便中有血或脓血,严重者会发烧。一旦患病,病人可能长时间不能痊愈。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应被视为“癌前疾病”,要密切随访、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