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2日晚,年仅36岁的清华大学讲师焦连伟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更让人难以预料和接受的是,1月26日中午,该校46岁教授高文焕患肺腺癌不治而亡。两位社会精英人物的英年早逝,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把罪魁指向劳累过度,“过劳死”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为解析过劳死,记者专门采访了亚健康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袁云娥所长。
亚健康的心理症状
包括焦虑和抑郁两大种。
焦虑: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能伴有失眠、噩梦等症状。
抑郁:表现为悲观、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等。
亚健康的躯体症状
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睡眠障碍;头痛、头昏、眩晕;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代谢紊乱;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不好,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在你的定义里“过劳死”应该是什么?累死?过度劳累而死亡?是的,“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袁云娥指出,目前过劳死已经不仅仅发生在体力劳动者身上,脑力劳动者已经成了过劳死的主要受害者。在我国,30到50岁青壮年过劳死现象日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中国人因此离开人世。有人甚至认为过劳死是白领杀手,它谋杀的主要就是社会精英分子。
研究发现,“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与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它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发生过劳死的人在突然死亡前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引发过劳死的罪魁———亚健康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而亚健康人群无疑正是“过劳死”的预备军。
亚健康和过劳死是如何发生的
袁云娥指出,社会变革与激烈竞争,各种矛盾、利益冲突,超常的压力带来的身体紧张状态,个人要求过高带来的心理压力,无节制地享受物质生活,生活无规律,熬夜、吸烟、酗酒、缺少运动、户外活动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不均衡带来的“营养代谢紊乱”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生存条件恶化……这一切,使现代人尤其是白领阶层面临着亚健康的威胁。
亚健康的杀伤力有多大
袁云娥介绍,在我国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大约占总人口的60%。还有调查发现,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企业管理者有8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但这些人在医院进行化验或者影像检查时,往往找不到病因所在。
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和冠心病等;而亚健康的突然暴发,往往就会引发我们所说的过劳死。
逃脱亚健康包围
袁云娥指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是互相转化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心脏、消化、免疫、内分泌等系统都会发生损害,出现亚健康,如果不及时控制就转化为疾病。下面就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防范亚健康。
■心理减压
培养读书的好习惯,为生活减压;把握机遇,避开风险,既积极进取又要知足常乐;乐观豁达,不过于追求完美,给自己和他人过大压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劳逸结合;压力太大时及时寻求援助;培养一种兴趣,学习一两种放松的技巧,如太极、听音乐等。牢记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生理解压
合理调整饮食,三餐营养合理搭配,不要不吃早餐。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减少甜食和钠盐的摄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等食物。
适量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每周不少于3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适度休息,定期体检,20岁以上者要每2到3年做一次,30到45岁人群每年一次,45岁以上人群每年两次。但要尽量避免伤害性检查。
此外,还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原发病。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