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一位脑血管病专家的养生经

  每个人都渴望长寿。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内科王新志主任医师认为:长寿首先必须心身健康,必须要学会轻轻松松地生活,及早治疗“未病”,才能实现《内经》中的长寿目标: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不忽视感冒

  精力旺盛、身材很匀称,慕名找我看病的人常常问:“您年过半百,怎样预防脑血管病呢?”我笑答:“因为我提前把‘未病’治好了。”我对防病绝招只有三个字——“治未病”。

  中老年疾病像冰山一样,等它露出水面一个角时,疾病的危害已经非常明显了。大多数的老年病都除不了根儿,像高血压、糖尿病,虽然能够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药得天天吃。

  我特别喜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我常常高声吟诵这句话,反复“咀嚼”,吸收其中的思想。

  我虽然身康体健,一点儿毛病也没有,但仍然及时应对“小毛病”。就拿最常见的感冒来说吧,许多人都认为忍一忍、扛几天就能平安无事了。而我想的却是:为什么我会患上感冒?这是不是暗示现在我自身的免疫系统比较差了?

  我认为,小病有时也会发生质变,甚至为一些大的疾病埋下隐患,必须及时治疗。也正因为我做到了“治未病”,因而日常生活中能骚扰我的,也仅仅是感冒。

  夏季感冒时,我一旦有身体困重、口干乏味的症状,这是暑湿感冒,我选择藿香正气散。秋末冬初时多为风燥感冒,我选用桑杏汤或杏苏散即可。冬春季节风热感冒时,一旦多有咳嗽、多痰、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我会选用桑菊饮或银翘散,风寒感冒时则加减服用麻黄汤。二十多年了,感冒时我从不打针,一剂苦药即可。

  我还将“治未病”用在工作中。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开完处方后把笔放下,一边仔细端详患者,一边多问两句话。有一次,我给一位老病号开完降压药后,发现她的手发抖,就问她知道不知道自己有手抖的毛病。她回答:“不知道。”于是,我又专门给她做了“指鼻试验”及其它检查,最终确诊她患有帕金森病。经药物治疗,她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每天做做“自然人”

  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中医有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讲,一个人的正气不足时邪气才会侵犯,疾病才会随之而来。那么,只有培养正气,加强运动,才能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病邪才不会有机可趁。

  我除了做临床工作,还肩负着教学、科研等多项任务,由于工作异常繁忙,专门的锻炼时间非常少。我早上7点半就到医院开始工作了,只好把锻炼放在晚上,其实也谈不上锻炼,就是散步而已。我爱人常常跟我开玩笑,说我这个专家有两“专”,专门看病,专门散步。

  每天不管多忙,晚饭后半小时,我专门换上“行头”去散步。夏日里我会把我的手机、掌上电脑、记事本、钢笔、零钱甚至小纸条,都丢在家里。然后,套个背心,换上宽松的大裤头,脚穿凉拖鞋,就挥着扇子大摇大摆地出门,到金水河边散步,每天做1小时“自然人”。散步不仅可以使我的身体得到最大的放松,而且心灵也会完全地回到大自然中,这也是中医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饮食“有节”

  由于病号非常多,我一般都是7点半开始看病,常常看到下午一两点了,虽然注意规律饮食,但常常无法实现。我仍然做到“大渴不大喝,大饿不大餐”。也就是说,不论多渴多饿,也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还有,坐诊时,我每隔40分钟起身泡杯茶、上厕所,借机“偷个懒”。我不会一鼓作气地坚持六七个小时,这对身体很不好。我到门口转一圈,活动一下筋骨,再喝口茶,除了自身能够放松外,头脑也会跟着清醒许多。

  我每天早饭是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碗稀粥,还有一根生黄瓜。说到这里许多人会觉得很可笑,为什么要吃根生黄瓜?其实,正是因为许多人悟不到这一根黄瓜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有高血压的出现。

  北方人口味偏重,一些人每天吃的盐都会超出正常值的四五倍。我几乎每天都要告诉每个病人这样一句话:“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

  但我以前也没做到低盐,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嫌爱人把菜做得太咸了,就以“大专家”的姿态告诉她:“每天吃盐不能超过6克。”爱人毫不留情地说:“你每天早上吃那么多咸菜,一天早超标了。”我一时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从哪里开始改呢?我想了一个好方法——每天早餐时吃一根新鲜的生黄瓜。既达到了吃菜的目的,又补充了维生素,还轻松做到了“低盐饮食”。

  除了早餐外,午餐和晚餐我也有自己的心得。蔬菜为主,荤素搭配,每天吃50~100克瘦肉,吃八分饱。另外,我隔三岔五会吃一些菌类,菌类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

  与患者交心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我是一个乐观而知足的人,我喜欢搞研究,也喜欢读文学作品,更喜欢和病人交流。

  在我管辖的病区里,一部分为脑梗塞、脑出血、偏瘫等重症患者,他们的情绪大多阴沉晦暗。我每天查房的时候,都会远远地就和他们打招呼,问他们是不是比昨天好些了。在为重症病人诊治时,我会告诉他们:“到我这里看病,说明您对我、对生活很有信心,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开心地接受治疗呢?”我知道患者非常渴望、喜欢听到医生的鼓励。

  我认为,健康与性情开朗有很大关系。30多年前,我初学中医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疾病发生的原因除了外感六淫外,情志“有违常度”,也会伤及脏腑,导致阴阳失衡而发病。我相信,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如果异常的话,会直接影响内脏,诱发疾病。我因此多年坚持以一颗积极而健康的心,对待生活和工作。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内科王新志主任医师

[时间:2010-12-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