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引起的出血常与粪便不相混,且血色鲜红,也可有便血、滴血、手纸上染有血迹等现象。但我们并不能根据这些情况就断言——便鲜血就是痔疮出血。除了痔疮外,还有以下疾病会引起便鲜血
1.大肠癌可引起便鲜血。大肠癌初期发生的便血可表现为有少量的鲜血覆盖在粪便表面。随着病情的发展,便血量会逐渐增多,同时也可发生大便变细、肠梗阻等现象。据统计,大肠癌是引起便鲜血最为常见的病症。
2.溃疡性结肠炎可引起便鲜血。此病引起的便血,血色或鲜或暗,大多与粪便混在一起。粪便中也可有粘液、脓液。此病患者常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3.大肠息肉可引起便鲜血。大肠息肉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此病的便血特点是,便血呈间歇性发生,血色鲜红,量不多,且不与粪便相混。有的患者在排便时有肉状小肿物(息肉)脱出肛门外,便后又会缩回到直肠内。
4.肛裂、肛管粘膜损伤可引起便鲜血。肛裂是小儿最常见的便血原因。患儿在便血的同时,还有排便后疼痛的症状。成人的肛裂则多是由长期便秘引起的。肛裂引起的便血血色新鲜,排便时可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见到少量血迹,也可能有鲜血滴下。
5.结肠血管发育不良可引起便鲜血。因结肠血管发育不良而导致的便血,出血量较多,而且血色鲜红。
以上5种疾病都可能引起便鲜血,所以便鲜血不一定就是得了痔疮。建议您尽快去医院接受肠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大便带血原因多
人人都知道痔疮可以引起便血,但便血不全是因痔疮所引起。引起便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凡是消化道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便血分可见和不可见,不可见的便血一般称之为潜血阳性,可见的是人的肉眼能看见的,包括血的颜色和量、与大便是否相混合等。从便血的颜色和量又可以分出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等;下消化道是大肠和小肠。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颜色比较深,发黑,并与大便相混,医学上称为柏油便。上消化道一般常见的出血部位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癌(腺)体破坏出血、胆道出血等。血量有多有少。便血的特点是颜色发黑,因为红血球被消化液所破坏,如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等液体破坏、分解,变成了非血球的有机物质。它们再与被消化的食物相混,进入小肠及结肠被消化吸收。血与食物残渣相混成为大便,排出体外,这样的大使就成为黑色的了。
下消化道出血分为良性疾病出血和肿瘤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它们引起的便血,从颜色和量上也不—样。肿瘤引起的便血,从颜色上看不是鲜红色,而是像果酱色,颜色较暗。这是因为瘤体组织较脆,易烂,易脱落。在食物残渣及大便通过时的阻力作用下,引起瘤体组织坏死、脱落,或与之相混,或敷于表面,一起排出体外。所以,血的颜色也不是鲜红色的。 (www.yiqig.cn 一起过)
良性疾患,包括内、外痔,肛裂,大肠息肉,肛瘘等,便血颜色也不完全一样。根据血的颜色及血量的多少也可以区分开。内痔出血量较多,显鲜红色,排便时出血,停止排便后出血一般也停止,并且敷在大便表面,或单独是血,肛门不疼痛。肚裂出血,呈鲜红色,但量较少,肛门疼痛,血敷在大便表面,或手纸上有血。大肠息肉引起的便血,一般看息肉长在哪个部位上,比较靠小肠,颜色就比较深一点,靠结肠就浅一点。结肠炎引起的便血一般为脓血便,量可多可少,颜色不鲜、较暗,敷在便表面,脓与血相混。肛瘘引起的便血,也是脓血使,但它是间断性的,不定期或定期发作,量可多可少,发作时或发作前有臀部、肛门内或肛旁疼痛感,也可以有发热,不能坐等症状。外痔只有在发生血栓后才可以引起出血,量不多,颜色可鲜可暗。
如发现便血,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不要自己诊断,以免延误病情,丧失了治疗的好时机。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