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最新发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香港男子平均寿命高达79.2岁,女子平均寿命可高达85.1岁,而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从去年的世界排名第五位上升到了第二位(日本第一)。
受访专家
邓国强:香港卫生署媒体部官员
何洁芬: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区域总监
薛兴华:香港老年保健协会会长
繁华而喧闹的街市,快速运转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竞争压力,寸土寸金的房价……这是香港给我们的大致印象,然而,在这种生存条件下的香港人,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健康时报记者采访了香港有关管理部门和一些香港居民,揭示了香港人长寿的秘诀。
餐馆标榜“不含味素”
煲汤、清淡、海鲜、点心,这是我们对港式粤菜的一种总体印象,在各种港产影视作品中也都能反映出香港人的这些饮食特点。
香港居民曾先生说,香港主要是用蒸煮的方法来烹调食物,基本不煎炒烹炸,尽可能多地保持食物本身的鲜美,营养不被过多破坏。香港人家里做饭很少用味素等调味品,餐馆以“不含味素”来标榜。
香港和广州人一样,喜欢煲汤,多数家庭每天都喝汤,这些汤都很讲究,用各种中药、肉类或海鲜熬煮而成,夏天有清心去火的功能,秋天能滋补润燥,极具养生价值。
香港科技大学二年级学生刘泽汀对香港美食如数家珍。他说,香港人习惯喝早茶、午茶和晚茶,此茶并不仅是喝茶,还有各种茶点和小菜。
茶点包括“干点”和“湿点”。“干点”做工精致,如虾饺、烧卖、叉烧包、蟹黄包、饺子、云吞、水晶包。其它点心还有粉果、芋角、马蹄糕、糯米鸡、蛋挞、豆沙包、莲蓉包等甜点,西点也颇有特色。
“湿点”也就是粥类,如香米粥、紫米粥、猪肝粥、鸭粥、百合粥、鱼粥等种类繁多。
早茶小菜有荤素两种,荤类如肠段、牛腩、猪手、凤爪、豉汁蒸排骨之类,这些肉食经小竹笼蒸后,沥尽油脂,留其香味,吃起来很清淡,不腻人。
素类皆为时令蔬菜,香港的青菜论“根”,一根菜,两根菜,做时只用水焯一下,不用油料或其他作料,食用时蘸蚝油等佐料。青菜做熟后除了保持原味、原色,还保持原形,从来都是整根整根上桌,再长也不切开。生菜更是连根做的,因为生菜谐音“生财”,如果断了根那就是断了财路!
市民生病政府埋单
记者发现,在香港卫生署的官方网站上,各类资讯十分齐全,包括各种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名字、电话、地址等等,一律公示,各种健康提示类的小册子,市民还可以免费索取。
据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区域总监何洁芬女士介绍,香港人看病需要自己支付的收费是较低的。比如一个长期的心脏病或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次看一次专科门诊,成本大致是200元,自己只需支付20%即40元就可以了,其余部分是政府埋单。如果生活实在贫困,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准后就能免费看病了。
曾在欧美居住过的香港居民和嘉女士双亲已是90多岁高龄,对老人看病的方便程度是深有体会的。她认为,香港的医疗水平除了水平高外,还非常方便。各种大的,小的、国有的、私有的医院、诊所比比皆是,无论有钱没钱都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对老人更是无微不至。我父母都90多岁了,很少生病,偶尔去趟医院,比如看个什么伤风感冒的,医生会从头到脚,恨不得每根脚趾头都检查得一清二楚后才放心让他们回家。”
香港人不喜欢攀比
许多人喜欢看港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松愉快,其实影视作品所反映的正是香港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虽然工作、生存压力大,但依然生活得快乐,这归根结底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香港居民和嘉女士说,香港人很少会有一蹶不振的挫败感,大家能很快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而且,香港人不喜欢和别人比较,不患得患失。
2003年6月,香港群星演唱的一首《香港再起飞》的歌曲,激励了无数港民共抗SARS,歌中唱道:“这一刻,早有信心,可找到转机。要放眼远处,要头抬起,要更快,要更美,盛世能预期。香港地,可东山再起。这一刻,拥有斗心,香港打也不死,以智慧决断化危为机,这里既有我共你,可再造传奇,东方之珠,比当天更美。香港要起飞,香港飞得起……”
长寿也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常往返于香港和内地的白领对此很有感触。她说,在香港工作期间,她发现凡是公交车站,无论是否上下班时间,都可以看到人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有的车站只是在地上划了几道线,等车的人就自动按线排好队,并且队伍紧靠一边,不会影响其他行人。
还有一件事让她记忆犹新。她说:“我的一个内地朋友,在香港时,用自动提款机取钱,钱出来以后,由于心神不宁,忘了拿钱就走了。结果排在他后面的一个香港人追出很远,把钱还给他。”
家里要有老人坐阵
家庭观念重,这在许多的港产电视剧中都有体现,无论是豪门旺族还是平民百姓,家里总有一个坐阵的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种尊老的家庭观念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还有利长寿。
何洁芬女士指出,香港人长寿与家庭观念重很有关系。几十年前的香港人比较注重传统的家庭观念,常能见到三代同堂和睦相处的,亲朋间也多往来,一旦谁家遇到点什么事,大家彼此都能有个照应,这对心理的稳定是很有益的。
她说:“我现在虽没跟父母住在一起,但仍然惦记着老人家,每逢周末,不管自己平时上班有多累,多辛苦,这个时候也一定是要去看望父母的。”
香港沿袭“中医坐堂”
香港的中医沿袭着“中医坐堂”的传统诊疗方式,据香港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所有门诊量中,中医门诊能够高达21%左右,而内地大部分地区远低于这个数。
何洁芬女士介绍说,今天的老人家在三四十年前时有什么病痛往往看中医、吃中药,比起服用西药,那副作用自然小得多。
何洁芬女士指出,香港的社会福利做得不错,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老人院等机构,多达300多家,里面设有各种兴趣小组、学习班。
除了让老人保持愉快的心情,科学的健康知识对老人也很重要。香港老年保健协会会长薛兴华表示,普通市民听健康课是习以为常的事,而且市场上也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健康教育产业。薛会长也是一位健康长寿的香港老人,现年已82岁,仍然因工作需要常在香港和内地之间飞来飞去。
小链接
中国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0岁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日本人均寿命为82岁,是世界第一长寿国。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膳食“少量多样”:日本人每顿菜肴品种多,数量少。鱼、肉、蔬菜、豆类、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装,花样繁多,这样每顿饭都摄入多种而且均衡的营养成分。
烹饪讲究“水料理”:日本人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者蒸煮。一棵卷心菜蒸过之后,蘸着调味汁食用;新鲜的蔬菜只撒少许盐,滴几滴橄榄油,再撒上点芝麻就被端上了餐桌。
大量吃鱼:日本海产品消费量世界第一。章鱼、鱿鱼、虾、蟹、秋刀鱼、蚝等海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中性脂肪。
热衷于沐浴:日本人爱沐浴,经常沐浴不仅可洁净身体,而且还兼有防治某些疾患和放松紧张情绪的效果。
日行万步:日本人特别喜欢步行上街,出行大都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走路的时间较多,增加了体能锻炼的机会。
调节情绪:日本人比较谦和,相互之间特别注意文明礼貌,遇事不怒,心态较好。